最近创造了一个记录,连做了5天酱骨头,目的是为了把这款大家都喜欢的美食,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弄明白。
以前我们的店里其实一直有酱骨头,还颇受欢迎,算是个爆款,但由于每天比较忙,就忽略了一些细节的把握。
我一致认为,做一样东西就要尽量弄明白,这样才能像打造一件艺术品似的,做出一款成熟的产品。
今天还是和有缘的朋友们,分享一下这几天的心得,我自称为“一款酱骨头的5步修炼”,其实就是关键环节的5个字:泡,镇,焯,卤,焖。
第1步:泡,
一般我们做酱骨可选择的主要食材,有棒骨和脊骨等,口味各具特点,但棒骨一定要在购买时,让摊主给剁成两段,有利于后面的加工。
之后把骨头放在冷水里浸泡,至少2~3小时,中间换3次水,这是第一步。
第2步:镇
记得以前看过一些酱骨头的资料,说要用活水冲5个小时等,那样固然效果好,但无论从成本,还是加工条件来说,都有些难度。
其目的无非就是让血水尽量析出,避免遗留腥味,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些灵活的方法,我这几次用了一个浸泡之后“冰镇”的方法,用一些保鲜冰袋,把泡过的骨头再一次换水用冰降温,使残留的血水再次被“挤”出,而且冰袋可以反复使用。
第3步:焯
骨头前期处理的第三步,冷水下锅,慢火加温,冷热结合,彻底清除残留的血液,只有做好这些,才算是做好了骨头的前期处理。
这个效果立竿见影,把水面逐渐产生的灰色泡沫撇净,就大功告成!
第4步:卤
其实也就是酱,属于核心的调味环节,听东北的朋友说过,其实正宗酱骨头,并不像大家理解的那样用黄豆酱调味,只是通过糖色等调制颜色,看着像是酱制而已。
但无论这个说法正确与否,我一般的原则,就是不管什么正宗,好吃才是硬道理!既然现在有那些复合调味料,可以有更好的口感,为啥不用呢?
于是我就加了少许的干黄酱,柱候酱,排骨酱作为调味,当然,您不喜欢可以不加,反正我觉得加了以后挺好吃的,哈!
以10斤骨头为例,用糖100克炒糖色,加干黄酱200克,柱候酱50克,排骨酱50克,一品鲜100克,黄酒10克,盐适量,鸡粉10克,还需要调色的话,可以用红曲米和黄栀子。
香料包我们考虑不同需要,可以配两种。
一种是商用13味,结构1-3-9:
八角12克
砂仁6克,桂皮5克,山奈5克
白芷2.5克,小茴香3克,肉蔻2克,草蔻2克,香叶2.5克,陈皮3克,党参2克,甘草3.5克,丁香12粒。
如果家庭制作,可以简单些,用7种香料,结构1-2-4:
桂皮13克
八角8克,砂仁6克
山奈2.5克,良姜3克,肉蔻2克,丁香12粒(也可以用香叶5片,看个人喜好选择)。
还是我们说过若干次的程序,温水泡过炒干出香,装入料包使用。
无论哪种香料包,在酱制时都可再加上山楂10克,干辣椒10个,大火烧开,小火卤制1个半小时。
第5步:焖
在多次的卤肉实践中,体会到焖这个环节对于最后的口味形成极其重要,有些时候由于时间仓促,省略或者减弱了这个环节,口味上就会有所欠缺。
这几次做酱大骨,都是卤制一个半小时以后,盖好锅盖焖一晚,第2天上桌之前再加热一下,口味融合度非常好,把我请来品尝的那些朋友美的不亦乐乎,还多喝了我好几瓶酒,唉!
呼和浩特中华特色美食【大酱骨】
以上这些分享,大家可能都能感觉到足够的推心置腹,算是报答很多朋友们的支持吧,还是那句话:我负责拿出真诚,大家有缘各取所需!
自然门美食e道哥 一个致力于为大家找方法,寻门道的人!
相关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