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河被人称作“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搬到阳谷紫石街赁房居住后,每天挑担子卖炊饼为生。那么,这里的炊饼指的是什么?
1、炊饼是小烧饼吗?
如今武大郎烧饼,在山东许多庭院式的饭店里,都有一道“武大郎炊饼”的小吃。端上盘来,是几个白芝麻烤制的小烧饼,十分酥脆,沿饼边竖着掰开,会发现里面是中空的。这样就可以把搭配而食的小咸菜夹放到饼里,吃起来咸香可口。
把炊饼认为是小烧饼,并附会成一道小吃,从字面理解上应该没啥问题。不过,炊饼可真不是烧饼!金文大篆的“饼”字,左边是“食”,右边是并排站立的两个人,表示这种食物可以很多个一起蒸或烤。不过,炊饼是指蒸制而成的面食,并非烤制的烧饼。
2、古代把面食统称为“饼”
在古代并没有“面食”这个词,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对此,宋代文人黄朝英在所著的《缃素杂记》中有明确说明:用火烧烤制作的面食叫作“烧饼”;加水煮制的面食叫作“汤饼”,在笼屉上蒸制的面食叫作“蒸饼”。
“汤饼”就是面条,烧饼不用解释了,而蒸饼在宋仁宗之后就被叫做“炊饼”了。原因是宋仁宗名叫赵祯,宋朝官话中的“祯”字发音于“蒸”字相似,为了避讳宋仁宗的名字,人们就把蒸饼改称为“炊饼”。
3、炊饼是不是馒头
蒸饼是在笼屉上蒸出来的,以现代人的理解,这就是馒头了。蒸饼的另一种称呼叫“炊饼”,那么炊饼自然就是馒头。其实,炊饼(蒸饼)是现代意义上的馒头,而不是宋代人眼中的馒头。
宋代的馒头是圆形、带有肉馅的面食;宋代的炊饼是扁圆形(接近于现代烧饼形状)、没有任何馅料的纯面食。只是到了元代以后,炊饼在北方才被叫做“馒头”,有肉馅的馒头则被称为“包子”。
不过武大郎烧饼,受赵宋王朝南渡的影响,江浙一带许多地方,仍沿袭传统称呼,把有肉馅和没有肉馅的面食都叫“馒头”。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武大郎一无技术二无特长,也没啥资金,挑着担子,靠沿街叫卖自己蒸的炊饼,就能养活潘金莲,还能租得起二层的独门小楼……
如果不是《水浒传》对这一情节的信口开河,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明:生活在宋代的经商之人,幸福度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