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卖馓子……”的吆喝声,那亲切的乡音,从巷头传到巷尾,从村里传到村外,消失在岁月的深处……
一把油炸馓子是过去小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了。馓子在咱阜阳最有名的,莫过于方集馓子了,现在很多阜阳人都会在冬天,吃火锅或者鸭煲的时候,点上一份馓子,焦酥香脆,边吃边聊家常。
馓子是将用花椒水、熟油、蛋清等和好的面搓成细条,放油锅里炸,使其形状呈大半圆状,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摆放在盘内,围摆成多层圆柱形,形状美观、色泽黄亮、酥脆爽口。细长的面线在老师傅的手中灵巧地缠绕在一起,再往滚烫的油锅中过上片刻,就成了一捆捆金黄的馓子。
层叠陈列的馓子色泽诱人、香气扑鼻,酥脆、劲道、香甜,入口无油腻,落地而无渣,吃起来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味记忆。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馓子。那时的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要禁火三日,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名为“寒具”的环状面食,即为馓子。
宋代苏东坡就写过一首《寒具》:“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最常见的撒子是这两种:
直扇型金丝馓子
直扇型的馓子,可是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小时候吃的就是这种!
炸到彭松酥脆的金黄长条,层层叠叠环绕起来,一根根抽出来吃最是香。
蝴蝶结型金丝馓子
蝴蝶结型的馓子,近几年在饭店多见。
轻轻一扭,将金丝扭成蝴蝶结的形状,小巧可爱、十分喜人。
吃起来也更为方便,小小的一团,直接拿起来咬上一口,入口即碎,实在是过瘾!
人都说美味是有记忆功能的,经久不忘。美食于人,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回忆。
相关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