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新鲜事物都可以归结于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的变化,有的产生了不好的结果,有的则为我们带来了福音。在日常生活中,最神奇的莫过于普普通通的豆子。
豆浆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在赶着上班的人群里,总能看见几个人手里端着个塑料杯子,有的白有的黄,但里面都装着豆浆。
豆浆是中国的传统早点之一,把豆子先用水泡涨,然后碾磨成碎渣,过滤掉较大的颗粒,煮至沸腾即可。豆浆里面放入适量的白糖,顺滑的口感和甜美的味道,再加两根油条,这就是国民早餐的标准配置了。
豆汁
和豆浆叫法类似的,还有老北京的一样名物:豆汁!豆汁呈灰绿色,喝起来又酸又臭,但嗜好这一口的人就甘之如饴,这就和有的人喜欢螺蛳粉、豆腐乳一样。
豆腐乳
豆腐乳也叫腐乳,原料是豆腐,首先需要控制温度、湿度让豆腐发霉长毛,然后用大量的盐和其他调味料进行腌制才能做出。
我至今无法忍受腐乳的那股酸臭味,但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腐乳的味道如此美妙,尤其是我父母这一辈的人,夏天喝稀饭不仅要吃咸鸭蛋,还要配上几块腐乳才够味。
吃烤全羊的时候,配料里面也会搭配腐乳,喝羊杂汤的时候,只需放一点点腐乳就让这碗汤得到了升华。
烤豆腐
重庆人吃豆腐,大多都是做些家常小菜,甚至还能烤,烧烤摊上的烤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儿。
家常豆腐
食客走到摊前凭心情下单,嬢嬢在拿出对应的食材放到烤架上,才开始操作,豆腐提前被处理成了长方形,穿在一根木棍上。
烤豆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两面刷油,翻来覆去烤熟,撒上调味料就算完了。
不过味道可一点儿都不马虎铁板香豆腐,豆腐外部烤得有点微焦,里面却是松软细腻,和烤年糕的口感接近,只放了盐和嬢嬢特制的辣椒面,就足以支撑起这串烤豆腐的颜值了。
豆花
豆腐的形态变化也不少,做出不老不嫩的状态就是重庆人常吃的豆花。
豆花的做法就是先做出豆浆,一定要把豆渣滤干净,然后煮开;用卤水来点豆花,这一步最为关键,豆花的口感好坏全靠点豆花的功夫;最后用筲箕或是大漏勺挤出豆花里面的水份,压制成型,不易搅散。
再花上三五分钟,做出自家特制的蘸料,打一碗米饭,就可以开吃了。
豆腐脑
与豆花的吃法接近的还有豆腐脑,有的地方也把豆腐脑叫做豆花铁板香豆腐,但在重庆,豆腐脑是比豆花更嫩的东西。
用扁担挑着两个大桶,桶里面一般装着酸辣粉和豆腐脑,上面则是凉面和凉粉,这样的流动小店卖的豆腐脑是最好吃的;不过,要找到这样的小店也需要你下一番功夫,毕竟现在的老城区越来越少了。
日本豆腐
还有一个叫日本豆腐的东西,与前面这些国产豆腐区分开来,被分在了另一个单独的类别。同样都是“豆腐”,怎么还不一样呢?
其实,日本豆腐不是豆腐,它是一种以鸡蛋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蛋白质食物,只是它的质感和豆腐类似,以此得名。
用日本豆腐做出来的铁板豆腐深受我和同事们的喜爱。日本豆腐的表面裹了一层淀粉,经过油炸,丰富了其口感,内部爽滑鲜嫩,沸腾的铁板让酱汁渗透到内部,特别下饭,成为了第一道“光盘”的菜。
我这个重庆人对各种豆制品是有爱也有恨,对于豆汁、豆腐乳,这辈子我都将其无法拿下,豆浆、豆花、豆腐脑和日本豆腐则是我的心头好。
你们都喜欢吃哪种豆腐呢?
相关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