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南京人最最最日常的那笼汤包。
就是那笼可以出现在任何时候,早中晚甚至下午茶用它解决也没问题,全年龄段男女老少通杀,就算“被烫到”,依然会“无数次”去吃它,让人难以割舍的,汤包。
笼盖掀开,一只只小包子颤巍巍围成一圈。蓬勃而生的白汽模糊了眼,唯见随着蒸汽翻腾轻微摇动的薄皮儿,和皮下隐约透出的一点肉色。
第一口吸上舌尖,饱含着汤汁、皮冻精华的稠厚鲜香在味蕾直接爆发,直接颅内高潮!
凭借这份好吃,它的地位比起锅贴不遑多让,比起酸菜鱼更加本土,是南京人心中仅次烤鸭与面条,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京之光。
PART 1
南京汤包的流派之争
江南一带,小笼or汤包流派众多,一些地方也会将两个名字混用。但在南京人心中,坚持一个汤包领土完整,小笼包什么的走开!
这边说句公道话,不管是小笼还是汤包,都是肉馅带汤的小包子,何以不能一碗水端平,平故引起两线对战?
△左汤包VS右小笼
1981出版的《家常点心》中有过总结:①个头上小笼更大,汤包更小;②小笼加皮冻较少,甚至不加,而汤包加入的皮冻更多;③最明显的区别,小笼的褶子朝上,而汤包的褶子朝下。
然而,纸上谈兵终是虚,实践才能出真知,吃遍无数汤包的南京人表示,事情并不简单。
倒扣派是不少人认定的传统模样,表面看似光滑,却悄悄将褶皱一面藏在底部。具体可参考宁式代表鸡鸣、徐建萍和尹氏。
一个冷知识,据说南京传统的汤包倒扣蒸法,源自莫愁路尹氏汤包的老掌门。为的就是不让汤汁从褶缝里溜掉,进而失了鲜美。
真相是否早已无从考究,你只需记住下筷子够快够准才是内核!毕竟汤包的面皮吹弹可破,不出片刻,等到其软塌下来,连夹起来都费事。
至于小笼一派,长相与开封灌汤包大同小异,行正坐端,褶皱清晰,置若白菊,悬如灯笼。
它们一般来自被奉若经典的老字号或是老牌面馆的知名副业,点餐时搭配食用的优秀选手。此处指路太平南路四川酒家、双塘路老瞻园以及洋珠巷四鹤春。
从收拢的褶皱处下筷,夹起吹弹可破的汤包细细端详,薄如蝉翼的面皮,浅带金黄的汤汁,色若朱红的肉馅三位一体,就着小碟子蘸口醋,一口吞下。
末了再吸溜一筷子面,双重碳水的快乐那真是妙不可言。
说了这么多,从历史渊源辩到外貌形态,到最后无非化作统一二字:好吃!
所以,大家执迷不悟口若悬河,势必要追溯到其老祖头上,就为判决出个正不正宗,好像略显小心眼。
刚上桌的汤包这么香,再纠结下去,可就轮不到你下筷咯。
PART 2
南京汤包的食用哲学
须知,南京但凡有点儿追求的汤包店,都会恪守“现蒸”二字,将食物以最高光的姿态端上食客餐桌。
呈上来时,自蒸笼内喷薄而出的热气在面前凝成一层水雾,转瞬即逝,向你道明食用汤包的基本准则:趁热吃。
宁可人等汤包,不可汤包等人。刚出笼的汤包,面皮柔软,时间一长,皮子就会变硬,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一只优秀的汤包,皮薄馅丰汁足,那是相当考验人驾驭筷子的能力。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南京老饕们锤炼过千万次的筷子功,凝结成了这十二字循循教诲,向外来食客们递出了开窗以一探美味的钥匙。
在汤包真正入口之前,还需经历另一层考验,比耐力。
要是等不及就往嘴里送,滚烫的卤汁在舌尖呲溜而过,袭上喉头,再落入胃中进行灼热一击,到时候可别烫得困意吸气,暗自懊恼。
当然,就算被烫到,你还是会无数次选择去吃它,毕竟曾被那醇厚鲜香的灵魂卤汁套过头,如何还能割舍得下。
PART 3
南京汤包的王座之战
想要在南京找一家好吃的汤包店,问某点评不得行,出来的约莫4510个结果,前一百还都是四星起。
但要溯源南京汤包的鼻祖,老南京人大抵只一个答案:鸡鸣酒家,DDDD!
△鸡鸣酒家出品
鸡汁鲜肉汤包附赠一碗蛋丝汤的获奖组合,在鸡鸣酒家被拆的那些年,一度成为老南京记忆中的绝响。
没想到,十几年后再次重现江湖,竟已是鸡鸣汤包与徐建萍汤包的双峰并峙。
至于出品嘛,都只学了八分像。同样的倒扣蒸法,内馅皆Q弹鲜甜,汁水丰盈,从做法到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要真论起不同,或许是正统嫡传,血脉的力量,徐建萍汤包似乎更得“宁”心,被各路老饕冠以“最还原鸡鸣酒家”的盛誉。
号称“百年”的尹式汤包,同为老字号中的翘楚。传说中「倒扣派」的创始人,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鸡汁汤包是尹式的招牌,直击灵魂的鲜味令人味觉一震。整体的调味偏苏式,甜度稍稍高了一些。
另外,相对于其他连锁品牌,尹氏对连锁店的品控发挥不太稳定,还有提升的空间哦~
连锁品牌千千万,能够占地为王也是一种本事。对,此处特指钓鱼台之光——殷高巷名店小李汤包。
凭借一口至鲜的蟹黄征服各路吃货的胃,打开了南京人对于汤包认知的新世纪大门。
从拆到包,从蒸到上桌,来之不易的蟹黄汤包,味道当然不会叫人失望,蟹黄和卤汁融为一体,从褶皱处灌入醋以提鲜,每一口都是至高无上的享受!
既然说到蟹黄汤包了,墙裂向六合的朋友们安利沈师傅家的蟹黄汤包!
内馅用猪肉与蟹肉混搭,饱满紧实,荡漾在金黄油亮的汤汁之中。
就着几滴醋轻咬一口,皮冻的醇郁让厚重的蟹味有所依托,在陈醋的酸味刺激下,鲜味直击灵魂,在口腔萦绕不散。
尝过一次,哪里还会再光顾城区来历不明的“百年六合龙袍汤包”呢?
习惯了传统汤包的憨厚,领略过小笼包的娇艳,来自于上海的小笼包,京华汤包,仍旧能给予你舌尖一抹亮色。
隐匿在硕大的锁金村自成一派,也只有常年生活于此的村民,才能感受到这家小店酝酿的勃勃生机。
开店二十多年,店家自然融入了上海未闻的南京特色。
将细碎的菊花脑揉进肉糜里,成就出这一笼菊叶汤包。野菜的清香,祛除了所有涩感,淡淡地平衡了猪肉的肥厚,让味蕾沉浸于更加舒爽的天朗气清。
盘点了那么多,再回到本章主题:究竟谁能稳坐南京汤包的王座?答案仍旧没法肯定,毕竟口味各有异,从何判第一,每个南京人心中最好吃的汤包,自然还是自己常去的那家。
相关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