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
正当我想上微博,想看看汪小菲又说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时,一条热搜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条热搜的导语是这么说的:
“初雪吃炸鸡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风潮,是迎接小雪的专属仪式感。”
我一看,那是吓得我冷汗直冒啊,原来小雪要吃炸鸡,难道是我落伍了?
于是我赶紧去问一下我的好朋友,他是这么回答的:
看来小雪不吃炸鸡,不是我的问题啊。
于是我接着看这个热搜,我发现最热的那条微博视频更是重量级。
视频一开始的走向还很正常: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忽然,画风就变了。
“在第一场大雪来临的时候,大家总会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看着窗外的飘雪,一边吃炸鸡一边互诉衷肠…”
就这位做视频的小编,我能理解Ta脑海里对于吃炸鸡的美好设想,是和亲朋好友一起,一边吃炸鸡一边看雪。
但是大兄弟,我们在小雪真不吃炸鸡这玩意啊!
虽然小雪在二十四节气中并不起眼,但在这一天,还是有许多传统美食来应节的。
比如在南方某些地方,小雪有着吃糍粑的习俗:
而土家族的小伙伴则会开始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活动,用「刨汤」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小雪吃这些我都还能理解,但吃炸鸡?抱歉我真的完全不能理解。
就这种扯淡到极点的话题炸鸡,居然能上微博热搜,还能有4800多万的阅读量。
是不是炸鸡最近卖不出去,炸鸡店老板急了啊?
不过幸好,评论区除了大量的水军以外,也不乏暴躁网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能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一些“xx的第一杯xx”之类的热搜。
比如秋天来了,就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其实一开始媒体在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很多小伙伴还挺乐在其中的。
毕竟有了这个理由,他们就能光明正大地喝奶茶了。
2021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刚火起来的时候,许多奶茶店直接爆单。
东北奶茶品牌700CC的一家门店, 一小时超过100单,全天营业额超过了1.3万:
云南的喏喏茶,接连爆单排队超过2小时。
老板和店员“几乎累晕在店里”:
大伙也很乐意玩这个梗,整起了各种狠活:
然而后面媒体不厌其烦地继续炒作的时候,网友就开始有点生气了。
比如冬天来了就有“冬天的第一顿火锅”:
春天呢,就有“春天的第一口青团”:
夏天则是“夏天的第一个冰淇淋”。
每个季度都推送这些热搜也就算了,问题是隔三差五都要在热搜上挂着,这难免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
最最夸张的就是奶茶,你能在一年365天都看到微博在推奶茶热搜。
比如立春、立秋、立冬的第一杯奶茶:
2021年、2022年的第一杯奶茶:
无数网友从最开始的图一乐,到后面开始不耐烦,再到最后出离愤怒。
没有人愿意再上微博的当,他们只希望营销号们原地爆炸。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
为什么营销号老是喜欢营销“xx的第一杯xx”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为了培养消费者“仪式感消费”的习惯。
就像端午节我们习惯了吃粽子,中秋节习惯了吃月饼一样。
倘若以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大家共识的话,奶茶店的生意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平心而论,在生活中有多点仪式感并不是什么坏事。
年轻人通过物质消费,能满足对品质生活、精神世界的高要求。
同时仪式感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和神圣意义。
比如去年火起来的“冬天的第一杯热红酒”,既能暖胃,也能增添一丝小资情调。
但仪式感消费太多的话,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现代社会所不断创造、并且不断向我们灌输了很多东西:那些越来越多创造出来的购物节,越来越多自我奖赏的名目等等。
每到那一刻,我们好像被“仪式感”裹挟住了太多的生活,我们被“应该”绑架了太多的要求。
回过头来看,我们才发现所谓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小雪第一份炸鸡”,不过是商家巧立的名目罢了。
我所理解的仪式感,不是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我们“想要”做什么,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这一切的前提是这是属于你的仪式感,是自愿的、并非被强迫的炸鸡,不是别人口中“这个时间点该做的事”。
别让仪式感掌控了你的选择,跟着自己的内心走,才能找到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相关教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