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可乐--酸梅汤

中国的可乐--酸梅汤

汪鹤年

在炎炎夏日里,喝上一杯凉凉的酸梅汤,那酸爽清香穿透味蕾的感觉,那一路缠绵的甜酸味儿,真让人疲累俱消,心意悠然。酸梅汤是一种最受中国人欢迎且最为普及的果汁类饮品,有人甚至认为,它远胜于西方传入的可口可乐,既生津解渴,清爽怡人,又有益健康,堪称为“中国的可乐”。

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酸甜口味的消暑饮品,酸梅汤主要用乌梅、桂花、冰糖等材料制成。制作时,先将乌梅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加入山楂、甘草、桂花等材料,用文火慢慢熬煮。煮好后滤渣,放入冰糖,煮开,放凉后即可饮用。喝起来酸而不涩,甜而不媚,因而很受人喜欢。人们在制作酸梅汤时,往往还会采用冰镇的方法,故其又有“冰浸梅汤”或“冰镇梅汤”等称呼。

酸梅汤主要用乌梅、桂花、冰糖等材料制成

酸梅汤的主要成分是乌梅,其解渴生津的作用就来自于它酸酸的口感。据《本草纲目》载,其制作主要有两种方法:“取青梅篮盛,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润湿蒸过,则肥泽不蠹。”一是用烟熏黑而成,一是以稻灰汁淋过后再加蒸制,而以后者为佳。

在人们遥远的记忆中,敲冰盏卖梅汤曾是北京街头一道最美妙的风景。《清稗类钞》中就有如此一段笔墨:“酸梅汤,夏日所饮,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

叫卖梅汤

酸梅汤的历史十分悠久,其老祖宗可能早在周代就已经与人们结下了不浅的缘分,《礼记·内则》提到的“醷”这种周人的饮品,据说便是用梅子制作的“梅浆”一类饮品。

不过,尽管其资历不浅,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宋代,人们才似乎猛然想起这种一直用作调味品和蜜饯原料的梅子原来别有用场。

从《武林旧事》的记载看,当时用干梅子加糖,并以冰镇的“卤梅水”,便成为夏日市井上常见的冷饮食品。这可能是一种最早面市的和酸梅汤差不多的饮料。

不过,与酸梅汤最为接近的还要数宋末元初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所载的“乌梅汤”:

其主料用的是乌梅,用量为大者三十枚。用汤煮烂后,去核,同汁一起搅匀,再用粗布过滤去渣,熬制成膏。同时,将沙糖一斤放入碗中用汤泡化,加入甘松、霍香叶各一钱,亦熬制成膏。并备好滤去渣的生姜汁一盏。将以上用料一同和匀后,放入沙石器熬成稠膏子。然后加入檀香、桂皮、龙脑、麝香末各半两,待其冷却后,搅匀,用干净瓷器收贮起来。用时以开水点服。而且,据说“去糖用蜜者尤妙”。

乌梅汤

这种用以解渴的酸味饮料,一面世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并被那些小说家们迅速地反映到作品中。明人施耐庵根据宋江起义故事加工编成的《水浒传》,在第二十四回中写到西门庆巧遇潘金莲后魂不守舍,央求王婆的情形时,就提到这种饮品:“半歇,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王婆做了一个梅汤,双手递与西门庆。”可见,当时的梅汤可以临时制作,而且甜、酸的程度也可以随意调节。

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在书中的第二十九回里也提到西门庆以冰镇梅汤解暑之事:一天,西门庆在花园内消夏,觉得暑气难消,就吩咐来安儿:“到后面对你春梅姐说,有梅汤提一壶来,放在这冰盘内湃着。”春梅倒上梅汤后,西门庆“呷了一口,湃骨之凉,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酸梅汤之名的首次出现竟也是在文人小说中。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曹雪芹,在其撰写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就明确地提到“酸梅汤”这个名称:贾宝玉挨了贾政的一顿暴打后,吃不下也喝不下。袭人到王夫人房里回话时,王夫人向她打听宝玉的饮食情况,袭人答道:“老太太给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足见,酸梅汤在贾宝玉这位尝惯了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公子哥儿眼里,是解决口渴、心烦问题的最佳饮品,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替代。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就明确地提到“酸梅汤”

不仅贾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当时的京都百姓都喜欢自制此品饮用,而且大多加入冰水,以达到更好的解暑效果。清嘉庆年间进士郝懿行《证俗文》里就有“今人煮梅为汤,加白糖而饮之;京师以冰水和梅汤,尤甘凉”的记述。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酸梅汤”条,还具体地记述了酸梅汤的配方和制法:“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

因市场需求旺盛,叫卖冰镇梅汤的小贩曾成为街头一大景观。郝懿行《晒书堂笔录》“梅浆”条即有这样的记述:“京师夏月,街头卖冰。又有手两铜碗,还令自击,洽洽作声,清圆而浏亮,鬻酸梅汤也。以铁椎凿碎冰,搀入其中,谓之冰振(镇)梅汤,儿童尤喜呷之。”

叫卖冰镇梅汤的小贩曾成为街头一大景观

当然,一些看到此中商机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穿街过巷式的小打小闹,而是开起专门店铺,坐地经营起酸梅汤来。一些经营有方者,甚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效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就提到,当时京师经营此品的名店,“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牌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

不过,流动小贩作为市场的补充形式,却一直延续着自己的经营,也将那人们熟悉的声音久久地存留在都市人的生活中。清杨静亭《都门杂咏》的“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清学秋氏《续都门竹枝词》的“更有梅汤新月样,听他冰盏击双双”;晚清静香居主人《都门竹枝词》的“冰盏叮咚响满街,玫瑰香露浸酸梅”等歌咏,就是当年情景的形象纪录。

如今,当然再也听不到这种独特的带着历史厚重感的音响了,但酸梅汤留给人们的记忆乃至其真实的味道,却执着地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

相关教程推荐:
    A+
发布日期:04-16  阅读:   所属分类: 做法01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只供学习和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
注册会员可下载网站1000多种小吃技术资料!网站教程来源于互联网各大平台,真实可信!涵盖了市面上80%的教程,花最少的钱学最多的技术,终生有效!